盛京医院运动医学科:保护关节软骨,应多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喜欢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流行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只要能坚持,就应该尽量多动;并且当关节出现疼痛表现时,更应该坚持活动,多磨磨关节就不痛了。事实上,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运动医学门诊接诊的膝盖疼痛患者也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关节疼痛时还咬牙运动的人,会发现关节情况越来越糟,偶尔还能听见膝盖内出现异响的情况,此时就已经发生关节软骨损伤了。
一、关节软骨的构成
关节软骨从组织学上描述为透明软骨,覆盖在构成活动关节的两相对骨面。关节软骨在人体活动机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均匀传递载荷,扩大关节负重面并减少接触应力,更是关节活动时低摩擦、低磨损的结构基础。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是由其独特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详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关节软骨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胶原和蛋白聚糖。其中软骨细胞仅占软骨总量的1%,但却十分重要,负责分泌合成软骨基质中的成分。而胶原在软骨中相互交织构成网状结构,是软骨的支架,至软骨表面时接近水平排列,是软骨耐磨性质的基础。蛋白聚糖则是软骨基质中的另一重要组分,是以大分子聚合体的形式存在,称为聚合素,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和较低的粘弹性,充填于胶原的拱网型结构中,使软骨能够完美地发挥吸收震荡和分散载荷的作用。关节软骨内没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营养主要来自关节腔内的滑液和软骨下血管,尤以前者为主要来源。
二、关节软骨损伤后不能再生
关节软骨因其较为成熟的分化,与神经细胞及心肌均被认为是无法修复再生的。研究者们采用碳-14检测法测定人关节软骨内的成分变化,发现所取得的膝软骨样本中的胶原骨架成分已很久没有更新过了,而人软骨胶原的碳-14水平大约对应着他们8~13岁时的状态。由此可见在发育成熟后,人软骨中的胶原基质就几乎没有更新了。最为年长的一份膝软骨样本来自一例1935年出生的患者,其软骨胶原中的碳-14仍保持着20世纪中期核试验高峰出现之前的低水平。
那么,损伤和病变会刺激软骨组织产生更多的更新修复吗?遗憾的是,在这项研究中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假如损伤会刺激修复,那么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中应存在更多“年轻”的新生胶原成分,但检测后却没有发现这样的结果,其实骨关节炎患者的测量结果看起来和其他人群并无显著差别。
三、长期高强度运动可损伤关节软骨
事实上,运动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关节软骨退变磨损的发生与异常应力载荷密切相关。研究者们对长跑后的运动员进行MRI影像学检查,发现膝关节软骨内存在异常信号改变,并且在运动后3个月内持续存在,从而认为长跑是关节软骨退变的一种高危因素。
为进一步发现运动对关节软骨的影响,研究者们建立不同强度的大鼠膝关节运动负荷模型,以证实长期高强度运动是否会导致关节软骨中基质流失,胶原网状结构破坏,引起关节退变。但结果显示,中等强度运动会对软骨有一定塑形作用,可减少软骨组织内活性氧的含量,并增加软骨中基质的含量,从而保护关节软骨。由此得出结论,运动能否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应该与运动的量、强度、周期有很大关联性,并且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详见下图)。
现在,很多研究者都在探寻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例如微骨折术、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干细胞移植术等。但这些探索目前均不够成功,修复出的都是纤维软骨,并不能完全替代透明软骨的功能。目前看来,保护关节、预防损伤依然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总之,制定适合自身的锻炼计划,采取合理的体育运动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关节软骨损伤。
本文作者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四骨科关节、运动医学病房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白伦浩。
参考文献:略
强友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或扫描站点二维码,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