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同患强直性脊柱炎1例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临床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外周关节和肌腱附着点慢性炎症为特征。本病青少年多发,尤以男性多见,且病情较女性严重。据统计,AS患病率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位居首位,并且有家族聚集现象[1]。本病在国内亦不少见,但母子同患AS在国内报道甚少。现将近期于我院就诊的1例母子同患AS报告如下。
一、 病例
1、儿子:
患者,男性,20岁,未婚,因“反复腰骶部疼痛伴双膝、双肩关节肿痛8年”于我院就诊。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双肩等关节肿痛,疼痛无游走性,渐行发展至腰骶部疼痛明显,活动后稍缓解,病程中无发热、畏寒、皮疹、脱发、口眼干燥,亦无明显晨僵。患者曾多处求医,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症见加剧,于我院求治。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脊柱前屈、后伸、侧弯、转动稍受限,枕墙距0cm,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阴性,胸廓扩张度4cm,骶髂关节压痛,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8g/L;血沉83mm/h,C反应蛋白139.8g/L,抗O阴性;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阴性;IgG 17.4g/L,IgA 4.3g/L,IgM 1.8g/L。
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边缘不清,关节间隙狭窄硬化;腰椎X线示腰椎曲度变直。
患者诊断为AS,经双氯芬酸钠、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沙利度胺等治疗2个月,关节疼痛减轻。复查血沉25mm/h,C反应蛋白15.3g/L;IgG 13.9g/L,IgA 3.0g/L,IgM 1.5g/L。
2、母亲:
患者,女性,45岁,携子求诊追问病史时,自诉反复腰骶部疼痛20余年,活动后稍缓解,晨起僵硬,疼痛明显时常自行购买消炎痛等服用,尚可控制,但未系统治疗。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脊柱前屈、后伸、侧弯、转动稍受限,枕墙距0cm,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阴性,胸廓扩张度5cm,骶髂关节处压痛,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沉26mm/h,C反应蛋白20.8g/L,抗O阴性;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阴性;IgG 17.3g/L,IgA 4.3g/L,IgM 1.6g/L。
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狭窄硬化;腰椎X线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诊断为AS,同嘱服用双氯芬酸钠、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沙利度胺等治疗2个月,腰骶部疼痛明显改善。复查血沉15mm/h,C反应蛋白7.1g/L。
二、讨论
按照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标准,本例母子患者均符合该诊断标准,并且具有以下临床特征:①母子发病均相对隐袭、缓慢,母亲尤为明显;②母亲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发展相对较慢,这符合AS流行病学调查[2];③母子均于青少年时期发病;④母子病程均相对较长,且多年未能确诊,其客观因素包括以往很多综合性医院尚未成立风湿专科。
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大多认为本病是一组多基因遗传病,除与HLA-B27基因高度相关以外,可能还与其他基因相关。此外,还有观点认为与环境中的一些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本例母子患者查HLA-B27均为阳性,一则印证了AS与HLA-B27高度相关,二则为本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也提供了有力临床依据。
本文作者为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学勇、陈来福、刘炬、张细凤。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第7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886.
[2] Edward Harris Jr, Ralph Budd, Gary Firestein, et al. 凯利风湿病学(第7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977.
强友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或扫描站点二维码,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