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强直性脊柱炎与致密性髂骨炎的鉴别诊断1例

通常认为腰骶部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AS)的前兆症状,其实腰骶部疼痛也是致密性髂骨炎(OCI)的典型症状。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髂骨炎在临床上都可以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无论是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上,均有明显的区别。我院接治1例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密性髂骨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

患者,女,35岁,主因“腰骶部及双髋关节疼痛6年”入院。患者6年前生育后出现腰骶部疼痛,未在意,逐渐出现腰背部、双髋关节、双腹股沟、双足跟疼痛。5年前就诊于山西某医院,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正常,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甲氨蝶呤片10mg/周、柳氮磺吡啶片0.5g/日,以及索米痛片口服,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后就诊于南京某医院,查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C反应蛋白均正常,给予环磷酰胺、布洛芬及中成药治疗,后因停经而停用上药,症状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我院。

临床症状:腰骶部、双髋关节、双腹股沟、双肩关节疼痛;时双足跟疼痛,颈部僵硬不适;畏寒喜暖,饮食可,夜眠安,大小便调;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病、肾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嗜好,无特殊饮食习惯。

入院查体:体温36.3°C,血压12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神志清,颜面及双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咽不红,双扁桃体无肿大;腹软,未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脾肾区无叩痛,胆囊触痛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查体:枕墙距0cm,指地距3cm,胸廓活动度4cm,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5cm,腰骶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侧4字试验均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10⁹/L,红细胞5.2×10¹²/L,血红蛋白147g/L,血小板272×10⁹/L;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血生化示谷丙转氨酶19IU/L,谷草转氨酶17IU/L,肌酐83μmol/L,尿素氮4.4mmol/L,尿酸356μmol/L,血糖5.2mmol/L,总胆固醇4.1mmol/L,甘油三酯1.4mmol/L,Na+ 138mmol/L,Cl- 103mmol/L,K+ 4.1mmol/L;乙肝两对半均阴性;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53均未见异常。

免疫学检查:类风湿因子、HLA-B27均阴性,抗O、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七项检查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腹部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X线片示腰椎未见明显异常;CT示骶髂关节间隙不窄,髂骨面部分骨质增生硬化。

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二、讨论

1、强直性脊柱炎与致密性髂骨炎的临床特征对比:

此患者为青年女性,呈慢性病程,以腰骶部及双髋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于外院一直按强直性脊柱炎诊治,且症状无缓解。首先应明确强直性脊柱炎(AS)与致密性髂骨炎(OCI)的异同点,两者发病部位相近,皆可有下腰部疼痛,而不同点主要表现为: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目前认为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而致密性髂骨炎好发于20~35岁女性,多见于妊娠后期或产后,目前认为可能与妊娠、感染、机械性劳损等因素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下腰部疼痛在休息后加重,适当活动后可改善;而致密性髂骨炎患者的下腰部疼痛在休息后减轻,活动及劳累后加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多为阳性;而致密性髂骨炎患者HLA-B27多为阴性。

强直性脊柱炎以骶髂关节破坏为主,逐渐累及脊柱,后期脊柱呈现竹节样变,CT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面可呈锯齿状破坏,最后致关节骨性强直;而致密性髂骨炎典型表现为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尖端向上,密度均匀,无关节狭窄或糜烂,骶骨未见异常。

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不易控制,病程通常处于进展趋势,病程后期会造成关节骨性强直、畸形,且病情不可逆转;而致密性髂骨炎病变可以稳定和控制,病程进展比强直性脊柱炎缓慢,且长期随访未见有关节受累和骨质破坏,这点可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2、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明确诊断:

此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征:

此患者为年轻女性,生育后出现腰骶部疼痛。

此患者的下腰部疼痛在休息后缓解,活动及劳累后加重。

此患者类风湿因子、HLA-B27均阴性,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七项检查均正常。

此患者X线片示腰椎未见明显异常;CT示骶髂关节间隙不窄,髂骨面部分骨质增生硬化。

综上所述,此患者显然不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而符合致密性髂骨炎诊断。

3、致密性髂骨炎的鉴别诊断:

临床上要注意致密性髂骨炎还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老年女性患病居多,临床表现为单个或多关节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发病,且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故与致密性髂骨炎不难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两病均有腰部疼痛,以及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的特点,但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片示腰椎间隙狭窄,CT可见腰椎间盘突出,但骶髂关节面多无破坏,故与致密性髂骨炎不难鉴别。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两病均可见腰部疼痛,但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常见于中老年人,通常只累及胸腰段以上脊柱,且以前纵韧带肌腱、韧带附着处骨的层状骨肥厚为特征,但骶髂关节、椎间隙及椎小关节多正常,故可与致密性髂骨炎相鉴别。

脊柱骨性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X线片示椎体唇样增生,椎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故可与致密性髂骨炎相鉴别。

4、致密性髂骨炎的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通常会造成脊柱关节骨性强直,在治疗上主张尽早联合用药,包括使用柳氮磺吡啶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而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研究认为是一种特殊缺血性骨坏死,这种骨化在3~20年后可能会自行减少或完全消失,因而并不主张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目前,致密性髂骨炎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物理疗法: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7.5mg/次、2次/日;

内服中药

针灸,取肾俞、秩边、次髂、委中、阿是穴等;

外敷消炎止痛软膏、物理疗法、按摩、拔罐等。

以上治疗每天1次,7次为一个疗程。

三、小结

此病例提示我们,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切不可盲目治疗。致密性髂骨炎与其他疾病常被相互误诊,尤其易与强直性脊柱炎相混淆。而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都存在差异性,因此临床医师应尽早对该病做出鉴别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楠、阎小萍。

参考文献:略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