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地大物博,中药材资源丰富,其中藤类药物在多种疾病中被广泛应用,疗效显著,尤其在痹症中应用较多。强直性脊柱炎(AS)是西医病名,属于中医的“肾痹”、“腰痹”、“骨痹”范畴,强直性脊柱炎与中医学的痹症有着相同的病因、病机与病理基础。中医学认为痹症多由人体脏腑功能偏颇,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而藤类药物大多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之功,故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现就藤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一、藤类颇多,祛风通络温散养血为其要法

藤类药繁多,历代医家在其功效主治方面有着详细的记载,《本草纲目》云:“藤类药物以其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根据中医取象比类的辨证方法,藤类条达,舒筋活络;《本草汇言》云:“凡藤蔓之属,藤枝攀绕,性能多变,皆可通经入络”;前人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蔓藤之品搜剔不克为功”,言明藤类药物有祛风之功;以藤类药物“舒展、蔓延”之特性,善走经络,通其所滞;藤类药物中辛温之品,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除祛风散寒通络之功效外,藤类药物还具养血活血之功,正如“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药物主要有青风藤、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石楠藤、忍冬藤、天仙藤、伸筋藤等藤类药[1],其特性在藤类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明其药性,辨证论治融会贯通方显其效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分型复杂,其治疗大法有祛风除湿、散寒除湿、清热除湿、养血活血、益肾通督等七类[2],临床治疗须根据临床需要和不同藤类药物的特点辨证施药。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祛风止痛为要法。祛风止痛类药物主要有海风藤、青风藤。海风藤辛、苦,微温,入肝经,善搜络中之风邪,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经活络,善治络中之风,游走性疼痛,人称“ 截风要药”。青风藤辛、苦、温,性平,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故《本草汇言》云:“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

寒为阴邪,主凝滞,主收引。感受寒邪而致机体挛缩,气血凝滞,血脉不通,可用丁公藤散寒通络止痛。

火热阳邪,易耗津伤液,使血行涩滞,局部红肿热痛,治以络石藤、石楠藤、忍冬藤、伸筋藤清热凉血止痛。络石藤苦、微寒,入心、肝、肾,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对肿痛之症尤为适宜,《要药分剂》云:“络石之功,专于舒笳活络,凡患者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本草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其利关节、止疼痛、舒筋脉、止拘挛作用尤为突出,且善通络中之滞,肝肾之风湿痛痹者宜。忍冬藤又名金银藤、二花藤、银花藤,甘寒,归肺、心、脾胃经,功能清热解毒、通络活络,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者尤佳;只要有热象,不论虚实均可用,是一味清热通络、消肿止痛的平稳药。伸筋藤,味苦性寒,据《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此物可“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治风湿筋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于养血活血的药物主要有鸡血藤、红藤、天仙藤、鸡矢藤。鸡血藤苦、微甘、性温,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又能补血行血,守走兼备,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对于血虚、血瘀所致的手足麻木、疼痛、腰膝酸痛等风湿痹痛有较好的效果;《本草纲目拾遗》称其“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有瘀可化,血虚可补,为稳妥之药[1]。天仙藤又名天仙根、天仙屯,即马兜铃带叶茎藤,其气味苦温,入肝脾经,功在活血通络、利湿消肿,凡风湿痹痛兼有水湿且肿者最宜,该药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鸡矢藤,性平,味甘微苦,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本病虚实并现,故要益肾通督,扶正以祛邪,主要药物石楠藤归肝肾经,强筋健骨、善治诸风,不论虚实均宜。

由此显而易见,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证候各异,应选择不同的藤类药辨证施治。

三、配伍加减,灵活运用方可相得益彰

藤类药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和其它药物配伍,以提高临床疗效。正如明代名医张景岳所说:“用药如用兵”,临床应在“七情”配伍原则的指导下组方。藤类药物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也采用对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如青风藤善治风疾,温达肝脾,以风气通于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能燥湿厚脾;海风藤辛苦微温,通络利水,又能清热解毒,合用专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筋脉不利;如血虚风湿入络,肩背酸痛,配当归、鸡血藤同用有效。

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络石藤宣风通络,以风在络中,则络道闭塞,苦寒能清热凉血消肿,两药合用能祛风通络止痛,故治风湿化热、关节肿痛、筋脉拘挛不能屈伸者最有效。

天仙藤性温味苦,活血通络,化湿消肿;片姜黄辛温,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二药合用,治疗瘀血痰湿引起的肩臂痛效佳。

白花蛇舌草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清热解毒,消癜;金银藤甘寒,入肺、胃、心、脾,清热解毒,凉通经脉,二药合用,有加强清热解毒,通经活络之力。白花蛇舌草、金银藤均甘凉不苦寒,对阳性疮疡只有解毒活络之功,而无辛热生燥之弊,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此外,还有鸡血藤配降香、鸡血藤配赤芍、银花配银藤等对药[3]。

藤类药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证型治疗中,各有所侧重。偏于风盛者,用青风藤、海风藤祛风止痛,配以秦艽;寒湿偏盛时,用鸡血藤、青风藤、天仙藤、石楠藤以散寒除湿,并配以蚕砂、乌梢蛇、花椒、羊肉、葱白、生姜等性温之品增强其温通之力;湿热偏盛者,以络石藤、石楠藤、千金藤、忍冬藤泄热降温通络,并配以寒水石、绿草、生地黄;痰湿重者,天仙藤利湿浊、化注痰,并配以竹沥水、僵蚕、胆星、白芥子;夹瘀者用鸡血藤、鸡矢藤、天仙藤活血通络,并配以地鳖虫破瘀开结,丹皮、桃仁活血祛瘀;关节肿胀变形、疼痛灼热者,以青风藤、络石藤、天仙藤清热消肿止痛,蜂房、僵蚕透节散肿,并配以路路通、秦艽;腰痛明显者,加狗脊、川断、桑寄生;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者,加伸筋草、威灵仙等[4]。《素问·金匮真言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虚明显、偏于阳虚者,用鸡血藤、青风藤,并配以仙灵脾、巴戟肉、鹿角胶补阳扶正;偏于阴虚者,配以生地、山萸肉、枸杞子。需与八纲辨证相符合,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阳自和,疾病乃愈。由于本病有肾虚和邪痹两个方面的因素,单纯祛邪,易攻伐正气;单纯扶正,易收敛邪气,故治疗应标本同治,功补兼施,融祛邪和补肾于一炉[5]。

藤类药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应用已久,疗效显著。但是在临床上应辨证施治,辨清阴阳虚实寒热,选药要切合病机。用药要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寒中有热、热中有寒;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润中有燥、燥中有润;气中有血、血中有气。藤类药物大多数辛温燥热,故多配伍甘缓濡润药物。此外,个别藤类药物有毒性,应用时要注意其炮制加工,掌握其用量、服法,做到祛邪而不伤正。

参考文献:

[1] 徐文祥,徐亚琴. 藤类药物临床使用心得[J]. 2000,14(03):60-61.

[2] 王悦. 风湿病中医治疗[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80-381.

[3] 王为兰.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6-148.

[4] 王平. 痹证辨治体会[J]. 四川中医,2005,(11):22-23.doi:10.3969/j.issn.1000-3649.2005.11.012.

[5] 姚华,金实. 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00,(10):8-9.doi:10.3969/j.issn.1007-5798.2000.10.009.

文章标签 :,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