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鹿瓜多肽临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内15例和我院24例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中89.7%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涉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损害等多个方面,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一定比例。由此可见,注射用鹿瓜多肽引发的不良反应要予以充分重视和探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予以严密监测。

正文

鹿瓜多肽是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分别提取后制成的灭菌水溶液。注射用鹿瓜多肽可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及创伤修复、腰腿疼痛等病症的治疗。其药理作用为通过骨诱导多肽类生长因子促进骨源性生长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β-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合成,以诱导和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参与调节骨细胞的钙磷代谢,延缓骨的衰老和退行性变,其成分具有强肾健骨、扶正祛邪、疏经活络、化瘀消肿、散寒止痛、祛风利湿等功效。

注射用鹿瓜多肽说明书中所注明的不良反应多为发热或皮疹。我院为中医骨科医院,临床使用注射用鹿瓜多肽情况较多,但近年来该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有些不良反应还比较严重,比如过敏性休克。为探讨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其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专科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检索数据库CNKI(2000~2010年)、维普咨询(2000~2010年),以“鹿瓜多肽”、“过敏”、“不良反应”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注射用鹿瓜多肽不良反应文献报道15例,以及来源于我院临床药学室收集的2008~2010年期间注射用鹿瓜多肽不良反应病例报告24例,该药不良反应所涉及病例共计39例。

2、方法:

按照上述病例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分布、给药途径与剂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用药关联性评价、不良反应的治疗与转归等方面,分别对39例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结果

1、性别与年龄分布:

39例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25例(64.1%),女14例(35.9%);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岁。

2、药物过敏史:

39例患者中,无药物过敏史者27例,未提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者8例,有高血压过敏史者2例,过敏体质者2例。

3、原患疾病分布:

39例患者中,骨折17例,骨质疏松8例,肢体关节疼痛2例,外伤2例,骨折术后治疗10例。

4、给药途径与剂量:

39例患者均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其中15例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1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3例用转化糖注射液稀释,3例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例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6例不详。这39例患者中,疑似存在不按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溶媒配伍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39例患者中,每次用药剂量为4mg者1例,8mg者22例,12mg者1例,16mg者11例,20mg者1例,24mg者3例。

5、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39例患者中,变态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89.7%。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详见下表。

6、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

3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最快为用药1分钟内,最慢为用药4小时后。其中6例于用药1~5分钟内发生速发型不良反应,12例于用药10~30分钟内发生,2例于用药4~12小时内发生,19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时间不详。

7、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用药关联性评价:

注射用鹿瓜多肽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条目下仅列举“不良反应较少发生,可能出现发热或皮疹,如发生请酌情减少用量或停药”等字样。而这39例患者中,全部为新发的一般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完全是按照说明书来参考用药的,对于说明书之外的不良反应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建议在修订说明书中加以警示。

39例患者均没有再次重复用药,经排除合并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后,推测这39例患者很可能是由于注射用鹿瓜多肽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8、不良反应的治疗与转归:

注射用鹿瓜多肽发生不良反应后,多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多巴胺治疗,严重者给予外加吸氧扩容等治疗。39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5例痊愈,24例好转。

三、讨论

1、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近年来,注射用鹿瓜多肽引发的不良反应多以变态反应为主,2008~2010年我院使用14100支注射用鹿瓜多肽,仅发现24例不良反应,可见临床上注射用鹿瓜多肽引发的不良反应还是十分少见的。由于注射用鹿瓜多肽为复方制剂,其组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葫芦科植物甜瓜成熟干燥种子等提取制成的无菌粉针剂,因而药物成分复杂。

在上述药物成分中,鹿瓜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肽类物质,这种肽类物质容易聚合成大分子,甜瓜子中的生物碱及鞣质可加速这种聚合反应[10]。这些肽类结合成的大分子具有抗原性[11],进入人体后都可作为抗原物质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导致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注射用鹿瓜多肽临床合理使用的几点建议:

①正确选择用药人群,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用药史:

临床医生在使用注射用鹿瓜多肽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应对鹿瓜多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及对食物或药物有过敏史或家族史的患者慎用。加强用药前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主要告知使用该药会出现具体何种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以便患者及家属能及时识别异常用药反应,及早告知医务人员积极处理,防止前期轻微的不良反应先兆恶化。

②掌握好给药方案:

注射用鹿瓜多肽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多见(占89.7%),这些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之间并无明确相关性。提醒首次使用注射用鹿瓜多肽的患者,静脉滴注给药的起始滴速宜从最小剂量8mg慢速给药,若无不适,20分钟后可调整至正常给药速度;而对于原患病情较严重者可适当加大用药剂量。

③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监测:

由于注射用鹿瓜多肽引发的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当日(占100%),且多为首次用药,均为注射用鹿瓜多肽单方静脉滴注,因此对使用该药的患者,整个用药过程要密切监测。

④加强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与制备工艺改进:

由于生药原料鹿骨和甜瓜子的产地和采集期上的差异,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差异较大,以生药原料重量比做配方组成,很难保证每批制剂的多肽含量一致。因而建议厂家在生产时严把质量关,质量控制应与时俱进,尽量将有效成分保留,将无效成分和杂质去除,以期将导致过敏反应的制剂因素降至最低。

本文作者为广西省梧州市中医院临床药学科药师邝俊健、副主任中药师吴丽明。

附图:注射用鹿瓜多肽说明书

参考文献:

[1] 赵文高. 鹿瓜多肽致过敏反应1例[J]. 医学信息, 2010, 23(1): 111.

[2] 胡晓颖. 鹿瓜多肽注射剂致速发型变态反应1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27): 4314.

[3] 耿丽芬, 马华, 李振彬, 等.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反应1例[J]. 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5): 92.

[4] 张志飞, 李丽荣, 张侠南.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性反应1例[J]. 护理研究, 2009, 23(3): 810.

[5] 孔飞飞, 谭兴起, 郭良君, 等.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不良反应7例分析[J]. 中国药师, 2010, 13(2): 261-262.

[6] 王志霞, 许利利, 方桂枝. 鹿瓜多肽致过敏休克1例护理体会[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8, 21(23): 1727.

[7] 陈小蕾.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9, 9(3): 370.

[8] 袁青, 黄丹妮, 望会林.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20): 3505.

[9] 程静, 邢军, 亓翠菊.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9): 1333.

[10] 江卫世. 注射用鹿瓜多肽及其制备工艺: 中国, 1579542[P]. 2005, 2, 16.

[11] 黄文红. 静脉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过敏变态反应2例的报道[J]. 江西医药, 2005, 40(11): 786-787.

文章标签 :,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