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纤维肌痛症1例

纤维肌痛症是一种以弥漫性对称性肌肉骨骼疼痛、特殊部位压痛为特征,可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疲劳感、晨僵、头痛、肠应激等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纤维肌痛症无风湿病生物标记,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痛觉信息传递及调节功能异常等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本病在发达国家患病率较高,仅次于骨关节炎,女性远多于男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致残性和自杀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我院收治1例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纤维肌痛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

患者,男,66岁。2012年8月初诊,主诉失眠伴周身疼痛1年余。诊见入睡困难,每晚10点上床,1~2小时入睡,周身肌肉疼痛,晨起为甚;饮食可,体重减轻10kg,二便正常,舌质黯淡苔黄腻,脉弦;服用醋酸泼尼松每日3片,治疗2月余。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无红肿,枕骨下肌肉、斜方肌上缘、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内侧、肱骨外上髁远端、臀外上象限、大粗隆后方及膝内侧压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无异常发现。

西医诊断:纤维肌痛症。

中医诊断:痹证,证属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

处方:复元活血汤加减。

患者服用7剂后肌肉疼痛减轻,仍入睡困难,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缓。效不更方,继服14剂后,周身疼痛减轻,睡眠好转,激素用量减半,活动时下肢肌肉仍有疼痛,夜间疼痛明显,手指发麻,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调整处方为复元活血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法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为主。服用7剂后,周身疼痛减轻,活动后肌肉不疼痛,入睡需1小时,激素减量为每日1片,手指发麻消失,余症同前。

再调处方为复元活血汤合促眠方加钩藤15g、防风10g、防己10g、五加皮10g,治法以活血祛瘀、祛风通络、安魂镇魄为主。服用14剂后,周身疼痛基本消失,睡眠改善,半小时可入睡,饮食、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继服7剂巩固疗效,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二、讨论

1、纤维肌痛症致睡眠障碍的典型表现:

纤维肌痛症患者中94.7%存在睡眠障碍,典型表现是非恢复性睡眠,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但醒后仍十分疲惫,心情烦躁不安,嗜睡,记忆力下降,日间活动能力下降等。患者通常伴有疼痛、焦虑、抑郁、疲劳、头痛、晨僵、躯体活动受限等[1]。多导睡眠图(PSG)显示,纤维肌痛症患者入睡潜伏期和一期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增多,慢波睡眠和快速动眼期睡眠(REM)减少,入睡后醒觉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减低,同时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但最近的研究认为,纤维肌痛症患者宏观睡眠结构包括总睡眠时间、各期睡眠时间及所占比重、睡眠效率与健康人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仅表现为睡眠各期转换次数增加,从而使二期睡眠的平均维持时间缩短[2]。

2、纤维肌痛症最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

因纤维肌痛症而导致的睡眠障碍常被临床所忽视,或误诊为一般性的失眠伴有全身疼痛,从而导致不能审病求因,治病求本,仅专注于治疗失眠症状而无法获得满意疗效。纤维肌痛症的最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疼痛是原发性纤维肌痛症的首要表现,又是影响患者情绪以及工作、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虚推动无力,则血亦难行;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经络不能通利,遂生痹痛。故治疗本病的首要任务是活血祛瘀,调畅气血,继以祛风通络;疼痛减轻后,再加以养心安神等药,以定神志,改善睡眠与精神疲惫等症状,意在阻断病情的循环往复,而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也可解除。

本文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王旭浈、冯帆、刘艳骄。

参考文献:

[1] 沈红健. 纤维肌痛症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 20(3): 329-332.

[2] 戴京璋. 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97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05, 12(5): 19-20.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