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手术采用椎管内麻醉:腰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对比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四肢大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为病理特点、以关节强直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可造成脊柱强直和纤维化。对于这类患者,由于脊柱关节间隙融合,头不能仰、腰不能弯,如果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不论是全身麻醉还是椎管内麻醉,都有不小的难度。

不同于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类,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的层次不同。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通过脊髓的流动使药物扩散,麻醉起效快且神经阻滞完善。而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到硬膜外腔,较蛛网膜下腔更浅的部位通过阻滞不同层面的神经产生麻醉作用,起效速度较腰麻慢,药物使用剂量也较腰麻大,且可能会导致神经阻滞不完善。

临床给药方式上,腰麻通常为单次给药麻醉,维持时间相对较短;而硬膜外麻醉可以置入硬膜外导管,可以多次连续给药,能更好地满足长时间手术需要。临床上两种麻醉方式可联合使用,即腰硬联合麻醉,既发扬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又弥补了两者的缺点和不足。

病例讨论

患者男,39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5年。由于双侧髋关节病变已发展到完全不能活动的程度,欲行髋关节置换改善生活质量。但除了髋部病变,患者整个脊柱呈僵直状态,颈部前倾,下颌贴近前胸,腰部呈弓形,正常的生理弯曲消失,且整个脊柱连成一片,完全无活动度,也无椎间隙。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尝试采用椎管内麻醉行双髋关节置换手术,但反复穿刺1个小时仍未找到椎间隙。考虑到患者属重度强直性脊柱炎,颈部前倾,如果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当地医师不得不暂停手术,将患者转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四骨科关节、运动医学病房治疗。

病房积极为患者完善检查,并提前将其特殊病情通知麻醉科,麻醉科讨论患者病情后,制定如下麻醉方案:首先尝试行椎管内麻醉,因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如果穿刺不成功,则改行全身麻醉,由于全身麻醉要进行清醒插管,需提前准备好一切可能用到的特殊插管手段,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意外发生。

由于当地医院1个小时仍未成功穿刺,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使其对椎管内麻醉十分排斥。手术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求直接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科医师从患者的安全角度出发,耐心向其解释椎管内麻醉的优点,终于让患者接受了先尝试椎管内麻醉的建议。在仔细观察患者腰椎后,麻醉科医师避开当地医院的穿刺点,小心定位,反复调整后终于找到一个很窄的椎间隙成功穿刺,并置入硬膜外导管,通过导管给予局麻药,顺利进行了腰硬联合麻醉。

整个麻醉过程顺利进行,但此时意外也出现:整个硬膜外穿刺针被卡在脊骨之间,拔针时阻力非常大。考虑到硬膜外穿刺针可能弯曲,如果强行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可能导致夹住硬膜外导管使其无法拔出。麻醉科医师决定先留置硬膜外穿刺针,待手术结束后行X线检查,再决定如何拔出。患者双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行X线检查,未发现硬膜外穿刺针弯曲,成功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后,患者安返病房,现正在顺利恢复中。

配图:腰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对比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