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1例
患者,男,27岁。因左眼反复发作性眼痛伴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2年11月10日就诊我院。诉2个月前无诱因感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无虹视,无头痛及呕吐,自点眼药水(不详)不见好转,病情急剧进展。曾于2002年9月1日到新余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确认为左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按照虹睫炎治疗后眼痛、畏光明显好转,但视力仍较差,约0.8,睫状充血未完全消退,服药1周左右停药。
此后2个月常反复发作,症状加重,左眼视力缓慢下降,并先后在上高县人民医院及新余市第四人民医院多次就诊。经坚持服药治疗,病情均可缓解,然而左眼视力一直难以恢复正常,睫状充血亦未全部消失,并经常感左眼胀痛不适,本次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加重3天就诊。
体格检查:左眼视力0.5,睫状充血+~++,瞳孔下方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变形,直经约2mm,前房少许积脓,舌红小苔。
西医诊断及治疗:左眼虹膜睫状体炎(虹膜后粘连),给予抗生素、皮质激素及散瞳等对症治疗。
中医诊断及治疗:瞳神干缺症,属阴虚挟热型,治疗宜养阴清热,方用瞳缺泻肝汤加减:生地24g、元参15g、麦冬18g、知母12g、生甘草9g、地骨皮9g、丹皮9g、茺蔚子9g、赤芍9g、黄芩9g、夏枯草12g、制香附10g、泽泻15g,神疲乏力者加当归、黄芪。炎症消退后改服知柏地黄丸,均予雷公藤片口服。
治疗经过:急性期予以静脉点滴抗生素及皮质激素,局部散瞳并口服雷公藤片每日2次,每次2片。1周后症状缓解,改为口服抗生素,雷公藤片药量减半,以及中药瞳缺泻肝汤汤剂。第2周炎症消退,停用西药及中药汤剂,改为口服雷公藤片每日1片,维持3~6个月;加服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8丸,连服1个月。随访半年无复发。
讨论
虹膜属葡萄膜一部分,血管丰富,血流慢,易造成内外源性微生物感染,抗原物质可进入并长期滞留,加之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即可成为虹膜睫状体炎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1]。西医主要以消除感染、抑制炎症为主,若同时配合雷公藤,抑制炎症作用更强。雷公藤有类似皮质激素作用,可配合辨证用药,适应本症早期,治疗本症重急病例,能有效防止复发。
中医认为肝肾受邪,导致眼内气血郁闭,络瘀脉阻,故出现眼痛等炎症;并因邪火炽盛,而瞳神属肾主水,水为阴,火为阳,火强搏水,水自收而瞳神紧小;再者长期发病,瞳孔不圆,伴虹膜后粘连,红少舌苔,多属阴虚挟热所至[2]。故以瞳缺泻肝汤养阴清热,滋阴降火,阴盛则水盛,瞳神散大,可减轻炎症,加之夏枯草清肝降火、泽泻清泻肾火,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虹睫炎相辅相成,可增进疗效,能有效消除单用西药不彻底以及减少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达到标本兼治。
附图:瞳神紧小(前葡萄炎)转为瞳神干缺(慢性前葡萄炎)的病因病机
本文作者为江西省新余市鹄山卫生院付小春。
参考文献:
[1] 毛文书, 主编. 眼科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121.
[2] 姚芳蔚, 郑昌雄, 主编. 实用中医五官科手册[M]. 第1版. 上海: 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 77.
强友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或扫描站点二维码,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