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变化多为肌腱及韧带附着点炎性反应引起的纤维性或骨性强直[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S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35%[2]。本病发病部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为主,亦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其中髋关节是AS中最易受累的外周关节[3],重者多出现关节破坏,甚至功能活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药物对AS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5]。全身用药往往用药周期长且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何提高药物利用率成为治疗疾病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关键。跟踪文献[6]发现,髋关节内药物注射是一种治疗AS的有效方法,但髋关节囊部位深、结构致密,经验穿刺成功率低,易误伤周围组织[7],给临床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穿刺不当也会影响疗效。随着肌骨超声应用的开展与深入,超声引导下操作为髋关节内药物注射提供了方便,但缺乏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故本研究设计前瞻性方案,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48例,其中男42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6±13.68)岁;病程3个月~40年,平均(11.96±3.52)年。
2、发病部位:
髋关节左侧32例,右侧16例。
3、纳入标准:
①符合1984年提出修订的纽约标准者[8];
②经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或髋臼、股骨头软骨下囊变及纤维或骨性强直者;
③年龄≥18岁者;
④就诊前未经过系统治疗,并同意参与本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人标准者[8];
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精神疾病及其他不能配合研究者;
③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或合并有其他风湿类疾病者;
④疾病晚期,严重关节畸形者;
⑤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资料不全等影响判定疗效者。
本研究获得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5、操作方法:
所有穿刺治疗均由同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完成,穿刺经验较为丰富,以避免因水平的差异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利用超声引导实施髋关节腔注射方法,应用Philipsi 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5-1探头,频率2~5MHz。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常规超声探查,局部皮肤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探头套包裹探头后,再次观察髋关节囊。将仪器探头位于腹股沟韧带下部位置,并与患者大腿纵轴维持45°,确定进针部位,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针点局部麻醉,利用平行于探头长轴方向将穿刺针插入,超声实时观察并引导针尖进人髋关节囊,缓慢推注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25mg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并观察药物在关节腔内扩散情况。注射完毕后,针眼无菌敷贴包扎,被动屈伸髋关节数次,使药液在关节腔分布均匀。每周注射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均接受两个疗程治疗。
6、观察指标:
本组患者术后采用电话、门诊检查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以下指标:
①髋关节活动度(ROM):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ROM,比较其功能改善情况;
②功能评价:
完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从疼痛、畸形、活动度及功能等方面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③实验室检查:
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理化指标检测以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④安全性评估:
观察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及心电图等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分析其安全性。
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或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方差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落。随访8~43个月,平均(27.67±10.13)个月。
1、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髋关节ROM比较:
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屈曲及关节ROM总和进行测量评估发现,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理化指标变化比较:
随访3个月时,ESR及CRP炎性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安全性评估:
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重要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3个月均行肝功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以评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CREA)的数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其发病多呈隐匿性,且病程缠绵难愈,致残率高。对于AS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无法明确该病发生的确切病因,亦无法找到根治性的药物或方法,若能得到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症状并改善临床疗效。目前A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早中期患者药物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关节肿胀疼痛,然而因服用药物尤其是NSAIDs往往引起胃肠道及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而导致患者常难以坚持长期用药。本研究采用局部注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快速改善临床症状。Omar J Shah[9]和Kurup H[10]等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髋关节是AS中最易受累的外周关节,局部的滑膜炎症和软骨的退行性变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局部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延缓甚至避免行髋关节手术。但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前提是准确穿刺,将药物注射入关节腔内,但髋关节囊位置较深且紧邻股神经血管,盲穿成功率低,且易伤及周围组织。Smith[11]和Kurup H[10]等研究表明盲穿成功率约在52~80%,Leopold SS等[12]研究结果显示穿刺过程中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7%。过去部分学者曾在X线或CT引导下操作[13],但考虑放射性且复杂而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推广。目前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力日益提高和肌骨超声应用深入[14-15],超声引导不仅能够动态显示穿刺过程中针尖位置,实时追踪并引导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位置,避免伤及周围重要组织和确保穿刺针准确进入关节腔,而且还能显示髋关节结构及周围组织,协助疾病的诊断。本研究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成功率为100%,与Mayekawa[16]、Smith[11]等报道类似,且未出现出血、感染及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益赛普作为一种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主要是重组DNA技术生产的重组融合蛋白,通过竞争地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有效结合,将其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的结合有效阻断,使其活性有效降低,进而有效地抑制其过度增生的滑膜,降低局部炎性反应,保护关节软骨,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侯楠[17]采用益赛普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表明,用药2周后能迅速改善患者疼痛和晨僵等临床症状,使ESR及CRP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同时未增加感染或肝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万琦等[18]研究也表明益赛普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免疫性较低,耐受性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的髋关节屈曲及关节ROM总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畸形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效果。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AS能极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及生活水平。治疗后3个月ESR及CRP炎性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地变化,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样本量较少,随机误差相对较大,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随访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结果的对比,同时缺乏与皮下注射益赛普的随机对照研究,尚不能证明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S的中、长期疗效。
四、小结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穿刺具有正确选择穿刺点、缩短穿刺时间、精确控制进针深度、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盲穿损伤周围重要组织等优势。同时,益赛普通过抑制髋关节局部炎症反应、抑制神经肽类的释放、润滑关节软骨等机制,发挥缓解疼痛、延缓髋关节退行性变的作用。因此,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是治疗AS安全而有效的措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娄纯彪、刘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吕志强、王辉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魏传付、张文焕。
参考文献:
[1] 于刚, 张江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指南介绍[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3(10):763-766.
[2] 吴珊珊. 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88-992.
[3] 梁慧英, 冯兴华. 冯兴华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认识的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12-2014.
[4] 付金鸿. 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313-315.
[5] 孟庆良, 任泓吉, 谷慧敏, 等. 益肾蠲痹汤配合火攻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23-325.
[6] Agents AI, Effects N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and knee: 2000 updat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Subcommittee on Osteoarthritis Guidelines[J]. Arthritis Rheum,2000,43(9):1905-1915.
[7] Mir Ali Pourbagher, Metin Ozalay, Aysin Pourbagher. Accuracy and outcome of sonographically guided intraarticular sodium hyaluronate inj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J]. J Ultrasound Med,2005,24(10):1391-1395.
[8] Carrett S, Jenkinson T, Kennedy LG,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dinfining disease statu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J]. J Rheumatol,1994,21:2286-2291.
[9] Omar J Shah. A selective approach to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eriampullary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outcome[J]. Open Orthop J,2014,13(6):628-633.
[10] Kurup H. Do we need radiological guidance for hip jointinjections?[J]. Acta Orthop Belg,2010,76(2):205-207.
[11] Smith J. Accuracy of sonographically guided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in the native adult hip[J]. J Ultrasound Med,2009,28(3):329.
[12] Leopold SS, Battista V, Oliverio JA.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hip injection using anatomic landmarks[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l,(391):192-197.
[13] 王晓英, 陈鹰, 陈虹帆, 等. X线引导下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退变性髋关节炎疗效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947-948.
[14] 刘琦. 超声在肌肉骨骼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7,23(12):2433-2437.
[15] 李文雪, 朱家安. 超声弹性成像在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4):263-265.
[16] Mayekawa DS, Rails PW, Kerr RM, et al. Sonographically guided arthroeentesis of the hip[J]. J Ultrasound Med,1989,8(12):665-667.
[17] 侯楠.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评价分析[D]. 山东大学,2017.
[18] 万琦. 益赛普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C]. 2016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2016.
强友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或扫描站点二维码,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