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掌握的服药规律

人体的生理功能通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在一天内都会有明显的节律性波动,如体温、血压、血糖等。对于服药患者而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也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进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药物,其疗效及毒性可能相差几倍。因此用药必须考虑合理的给药时间,方能达到发挥最大药效、降低最小毒性的目的。同样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多数都要求长期服药,所服药物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人体生理功能的不同有着各自的具体要求和服药规律。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阿西美辛、吲哚美辛、洛索洛芬钠片、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和治疗反应等选择合适的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剂型和剂量。例如,医生常常为老年人选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剂量也较年轻人偏小一些;处于疾病活动期,疼痛较重的患者通常选用作用较强的阿西美辛、吲哚美辛等。每位患者的用药很可能不尽相同,不建议自行选用或更换药物种类。

必须注意的是,一般不同时使用两种非甾体抗炎药,这是因为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疗效无明显增强,副作用反而明显增大。此外,非甾体抗炎药的服用时间一般以餐后为主(推荐晚餐后),虽然餐前服用会增加药物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但同时也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

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

慢作用抗风湿药包括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沙利度胺等,这些药物的共同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腹部不适等,为了减少不良反应,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每片0.25克,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国内外均采用逐渐增加剂量的方法,常规方法如下:

第一周:0.25g,每日3次;

第二周:0.5g,每日3次;

第三周:1.0g,每日2次,并以此剂量维持治疗。

服用时间最好是饭后。通常成人剂量每日不超过2.0克(8片),也可根据体重适当调整,但剂量过大副作用可能增加。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尿液偏黄,注意多饮水。

【甲氨蝶呤】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一般一周给药1次。强友可任意选择某一天服药(如每周的星期日),一顿服下,一周1次,千万不能每天吃!

该药同样需要逐渐增加剂量,常规方法如下:

初始一周服用5mg,每一至两周增加1片,根据体重及用药反应可增加至每周10mg~15mg,建议早餐或晚餐后服用。

对于副作用比较明显的患者,为减少甲氨蝶呤胃肠道反应,可在服药后第二日早餐后服用5mg~10mg叶酸1次。

【来氟米特】

可早餐后服用,每天10mg~20mg。

【沙利度胺】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因此一般为睡前服用。

第一次服用建议逐渐增加计量,常规用法:初始计量为每晚50mg,根据体重及治疗反应增至每晚100~150mg。

钙剂、双膦酸盐类

【钙片】

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阿仑磷酸钠】

因为食物会影响这类药物吸收,所以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最好能在晨起后、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服用后应保持直立体位以防止药物返流刺激食道,有食管返流症的患者禁忌服用。

消化系统药物

部分长期用药的强友可能需要用到一些保胃药。为更好地发挥药效,这类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建议在风湿科及消化内科医生共同指导下使用,主要包括:

胃酸抑制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肠溶胶囊;

胃粘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片、硫糖铝、胶体果胶铋;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

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

助消化药如多酶片、乳酸菌素。

总之,广大强友可结合医生要求及自身反应规律用药,定期监测以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