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重度脊柱后凸畸形“折叠人”矫形手术成功麻醉1例
患者,男,36岁,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伴极重度脊柱后凸畸形,俗称“折叠人”。2018年因“双膝、双髋、腰背痛20余年,脊柱后凸畸形伴活动障碍16年,身体屈曲折叠4年”入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笔者将本次手术麻醉方法及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一、术前检查
①患者身高66cm,臂展175cm,体重35.5kg,呈胸腰背部过伸度屈曲体位,头部埋于双膝之间,头颈活动受限,下颌关节前伸受限,开口度约两横指,马兰帕蒂气道分级为4级。
②患者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心电图正常,屏气试验约60秒,肺功能提示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大、小气道气流重度受阻,气道阻力异常增高,气道传导下降,重度肺气肿,弥散功能、通气储备功能重度降低,肺功能极重度受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3级。
③患者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凝血常规正常。
二、术中麻醉及监护
手术日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术前心率80次/分,无创血压130/80mmHg,血氧饱和度99%。首先静脉给予患者戊乙奎醚0.3mg、甲基强的松龙40mg、羟考酮3mg,同时10分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维持量每小时0.2μg/kg。因患者右膝阻挡,故于患者左侧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同时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行脉搏轮廓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
患者口咽部及环甲膜穿刺以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潮气量300~340ml,呼吸频率18~22次/分,新鲜气流量2升/分钟,吸入氧浓度50%,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麻醉维持为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维持脑电双频(BIS)值50~60。根据PICCO监测进行液体治疗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采用保温毯对患者进行加温治疗,维持膀胱温36~37°C。同时监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
三、术中唤醒
脊柱矫形手术采用侧卧位进行。当手术主要步骤结束后开始唤醒,此时停止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仅静脉以右美托咪定维持。待BIS值>75后进行唤醒,患者根据指令准确活动双下肢,唤醒时间约15分钟。术中总出血量4000ml、尿量900ml,输入晶体液2750ml、胶体液1100ml、红细胞14.5U、新鲜血浆900ml、自体血400ml。
四、术后镇痛
患者整个手术时间约330分钟,麻醉时间约460分钟,术中切口长约30cm。患者手术结束12分钟恢复自主呼吸,30分钟意识、肌张力均恢复正常,40分钟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羟考酮50m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100ml,无背景剂量,单次注射量4ml,锁定时间5分钟,4小时锁定量20ml。
五、麻醉处理经验总结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特征的进行性风湿疾病[1],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脊柱关节骨性强直,脊柱前屈、后伸、侧弯或旋转活动受限,晚期则可合并严重的脊柱胸腰椎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AS患者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术,术前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评估重要脏器的功能,了解手术方式[3-4]。本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①本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逐日增加平地运动时间、吹气球训练、服用本院配置的营养套餐等;到术前1周,患者与入院时相比,体重已由30kg增加至35.5kg。
②在术前1天进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由于患者的双侧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均无法暴露,仅左侧颈部可以暴露,但是超声探头的放置和穿刺针的进针方向均受限,第1次穿刺误伤动脉而失败,第2次于1周后做了穿刺的改进:首先,放弃AR-ROW的穿刺针,改用20G的血管穿刺针,以便于置管;其次,使用压力延长管接在穿刺针后再带注射器,避免穿刺针直接连接注射器而影响进针方向;再次,使用新生儿穿刺套件内的细钢丝作为引导导丝;最后,针对非血管正上方、斜轴的超声引导,穿刺前做三维结构图并确定穿刺点和进针角度,第2次穿刺顺利成功。
③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程序化镇静镇痛下,配合表面麻醉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临床效果满意。
④术中监测包括有创动脉血压、心排量、每搏变异度、膀胱温、麻醉深度、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等,术中备两个体表加温仪及自体血回收机。
⑤全凭静脉麻醉避免恶性高热。
⑥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并保证唤醒质量。
⑦患者体重低,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较多,术前备血充分,术中备好血管活性药及抢救药,积极成分输血,术中监测凝血功能。
⑧唤醒过程,停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仅以右美托咪定维持,待BIS值>75即可唤醒[5]。
⑨严格计算麻醉药物用量,术后积极拔除气管导管。
综上所述,晚期AS伴极重度脊柱畸形“折叠人”矫形手术的麻醉处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术前详细的麻醉计划、术中全面的监测和调控,以及必要的临床技能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强、陈涛、周莹、张健、郑传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8): 557-559.
[2] Woodward LJ, Kam PC.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naesthetic implications[J]. Anaesthesia, 2009, 64(5): 540-548.
[3] 蒋忠, 张伟. 强直性脊柱炎后路截骨矫形术的麻醉管理[J]. 江苏医药, 2012, 38(1): 104-105.
[4] 陈炎春, 卫法泉, 孔飞娟. 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SEP及MEP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3): 418-420,527.
[5] Turgut Balci S, Turkoz A, Cinar O, et al. Alternative anaesthetic managemen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Agri, 2014, 26(4): 196-197.
强友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或扫描站点二维码,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