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反应性关节炎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

本文对我院1例反应性关节炎(ReA)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于探讨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主要特征及诊断要点,并提出防范误诊误治的措施。本病例为男性患者,以腰骶部疼痛伴关节肿痛入院。查血沉60mm/h,C反应蛋白110mg/L;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均阴性。X线片示双侧骶髂关节增宽,关节面模糊,符合骶髂关节炎表现;跟骨、跟腱附着处侵蚀性改变;腰椎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按强直性脊柱炎(AS)予以吲哚美辛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追问病史近期有尿路感染和眼部感染史,确诊为反应性关节炎,予以小剂量泼尼松及柳氮磺嘧啶治疗,症状及局部体征均好转。随访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由此可知,反应性关节炎临床少见,且表现具有多样性,容易致误诊。因此,临床医师接诊腰骶部疼痛、有关节炎等症状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

一、病例

患者男,23岁,因腰骶部疼痛伴右膝、右肘关节肿痛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左侧腰背部疼痛,站立及行走后加重,平卧后缓解;同时出现左环指近节指间关节红肿痛;右肘关节红肿痛,屈伸活动障碍;右踝、双足趾跖关节疼痛,右后足跟肿胀、触痛,双侧跖趾关节、近节趾间关节疼痛。

体格检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侧偏畸形;腰椎棘间和棘旁无压痛,腰椎前屈、侧屈和后伸轻度受限;左环指近节指间关节红肿痛;右肘关节红,轻度肿胀,压痛阳性;右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皮温不高;右足跟部轻度肿胀,压痛阳性;余关节、肢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查血沉60mm/h,C反应蛋白110mg/L;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均阴性;右膝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示:关节积液呈黄绿色,白细胞(+++),无脓细胞,关节液细菌培养+药敏阴性。

影像学检查:X线骨盆片示双侧骶髂关节增宽,关节面模糊,符合骶髂关节炎表现;跟骨侧位片示跟骨、跟腱附着处侵蚀性改变;腰椎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

经初步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S),予以口服吲哚美辛25mg/次、3次/日,3天后症状无改善,且疼痛加重。

详细追问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尿道口未见脓性分泌物流出,未予特殊治疗症状消失,但尿道口、龟头至今遗留无痛性浅表溃疡;1周后出现右眼发红,少许痒感,不痛,当地诊所予以抗感染眼药水点眼1周后缓解;后又出现口腔黏膜疼痛诊断口腔溃疡,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

经综合分析诊断为反应性关节炎(ReA),予以口服小剂量泼尼松和柳氮磺吡啶,第2天症状即明显缓解,1周后患者带药出院。随访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二、讨论

1、反应性关节炎的病因:

反应性关节炎以无菌性尿道炎、眼结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为基本特征,可伴有皮肤、黏膜及其他器官病变,多见于成年男性,男女发病比约5:1[1],临床较少见。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和微生物感染有关。本病在欧洲常发生在泌尿系感染后,在我国多继发于肠道细菌感染。也有学者认为本病发生受遗传影响[2],免疫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2、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涉及关节、泌尿生殖系、眼部、皮肤和黏膜等多个系统,多有发热、大汗和疲倦等全身症状。患者首发症状以尿道炎居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有时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见尿道口红斑或无痛性浅表溃疡,病初多为小水泡,后期可累及整个龟头,上述泌尿系症状多在3~7天内缓解或消失。约有1/2的患者出现单眼或双眼无痛性结膜炎,以及眼部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眼征,少数患者甚至发生虹膜炎或角膜溃疡,上述眼部症状也多在1周左右消失。患者的关节病变常在泌尿系症状、腹泻或结膜炎出现后3周左右出现,呈急性发病,可累及膝、踝、肩等多个关节,并以下肢关节受累多见[3],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拒绝别人碰触。此外,往往还有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下腰痛伴僵硬感,多系骶髂关节炎所致。

本病大多数患者可见血沉增快,血清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RF)、抗O(ASO)阴性,且大多数患者HLA-B27阳性。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培养阴性。本病可有骶髂关节炎表现,并在脊柱形成韧带骨赘,X线片表现类似强直性脊柱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关节正侧位X线片多无异常表现,因此易造成误诊。

3、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

尿道炎、结膜炎、关节炎三联征同时出现或在短期内先后出现;

皮肤或黏膜的特征性损害;

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增高、HLA-B27阳性;

尿道分泌物、结膜分泌物、滑膜液及大便病原菌检查等证实有前驱感染[4];

予以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5-6],病情多可迅速缓解。

4、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6~25岁的男性青年,病程早期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腰骶部疼痛及腰椎活动受限等,周围关节以髋、肩、膝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多见[7]。X线片检查可见骶髂关节炎表现,骶髂关节面毛糙,有时与骶髂关节结核类似[8]。疾病活动期多表现为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增高,HLA-B27阳性率高达90%,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同正常人群。

正因为反应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从易患人群、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临床容易致误诊,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需强调的是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征性标志[9-10],故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需有影像学检查以证实患者有骶髂关节炎表现;而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是尿道炎、结膜炎、关节炎三联征同时出现或在短期内先后出现,骶髂关节炎只是其中一项辅助诊断标准。

5、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

分析本病例的误诊原因如下:

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率低,临床少见,专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未进行全面鉴别诊断,容易致误诊;

反应性关节炎多以尿道炎为首发症状,而关节炎出现较晚,患者常于其他科室就诊,而其他专科医师对本病警惕性不高,容易致误诊[11-12];

反应性关节炎不同病程其症状出现时间不同,导致患者入院前已就诊于多家医院的不同科室,而接诊医师仅从专科角度出发重视局部病变,未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分析病情,容易致误诊[13-14];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接诊腰骶部疼痛、有关节炎等症状患者,要详细询问其病史,综合分析病情,并注意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15]。

本文作者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黄彰、王双利、江华。

参考文献:

[1] Miller K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fections[J]. Am Fam Physician, 2006, 73(10): 1779-1784.

[2] 李玉红, 高风, 葛鑫, 等. 银屑病性关节炎瑞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1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 165-166.

[3] 黄连水, 刘庆军. 以腰腿痛为主诉的Reiter综合征一例报告[J]. 中华骨科杂志, 2010, 30(3): 314-315.

[4] 胥少汀, 葛宅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326-1327.

[5] 崇巍, 胡坚. 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赖特综合征2例[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2): 132.

[6] Ali A, Samson CM. Seronegative spendyloarthropathies and the eye[J].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7, 18(6): 476-480.

[7] 董立新, 郭义娟, 胡素芹. 风湿热合并强直性脊柱炎1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2): 362-363.

[8] Ramlakan RJ, Govender S. Sacroiliac joint tuberculosis[J]. Int Onhop, 2007, 31(1): 121-124.

[9] 宋书林, 邓彩英, 苏敏, 等. 骶髂关节结核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一例[J]. 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9): 816-817.

[10] 李崇巍, 马继军, 尹晶, 等. 儿童赖特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3): 212-215.

[11] 李博, 李瑞汉, 高冬梅. 赖特综合征误诊报告[J]. 临床误诊误治, 2007, 20(2): 70.

[12] 韩佩孚, 王景山. Reiter综合征并发心肌炎误诊1例报告[J]. 中国综合临床, 2006, 22(9): 790.

[13] 郑力强, 韩向春, 张威, 等. Reiter综合征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7): 648-649.

[14] 热孜万·沙德尔, 刘芳珍. 小儿Reiter综合征8例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11): 1052-1053.

[15] 李治敏, 董吴平, 李磊, 等. Reiter综合征8例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08, 8(4): 597-598.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